草莓白粉病示意图。

众所周知,草莓是一种观赏性和食用性的果蔬植物。由于近年来先进的栽培技术,它在地面种植时可以在花盆中独立生长。养护管理到位仍能开花结果。然而,总有一些但是。草莓在没有种植经验的情况下,很容易感染白粉病。草莓感染白粉病该怎么办?

一、草莓白粉病的发病原因。

草莓白粉病的发生与温度和湿度有关。一般由低温高湿引起,发病温度在12℃-23℃左右。秋季或春季容易感染白粉病,日照少、温度低、湿度大,也容易被病菌感染。连作温室发病严重;多施磷钾肥,少施氮肥,可以减少白粉病的发生。种植时应选择抗性高的草莓品种,对白粉病抗性高的草莓品种应选择图德拉、红石美、项星、凤翔、大赛等。

二、草莓白粉病症状。

白粉病主要危害草莓叶片、叶柄或果实。发病初期叶片背面长出白色细菌丝,后期菌丝变得致密呈粉末状。控制不好会逐渐加重整片叶子的死亡。而且幼果不能正常生长,果实表面有一层白色粉末,所以果实生长缓慢,变硬,不可食用,病害传播迅速,应及时预防。大棚草莓白粉病的防治必须坚持“预防为主、全程控制”的策略。只有实施农业、化工等综合配套措施,才能取得良好效果。

三、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方法。

1。选择抗性品种。

可选择明宝、向异等抗性品种,尽量不要选择凤翔等感病品种。

2。实行轮作。

水旱轮作可以在病重的田地里进行。十字花科蔬菜和豆类是最好的轮作作物,而茄科作物和草莓有常见病,不适合轮作。

3。清洁乡村。

草莓收获后及时清理、焚烧病残体;种植前清除田间各种杂草;生长期要及时清除病叶、病果、老叶,并拿出棚外集中焚烧或深埋,避免病菌随雨水、气流再次感染,减少病菌的源基。

4。加强栽培管理。

【/h/】移栽前应对草莓田进行深耕翻地,并对大棚、土壤和移栽苗进行消毒,减少原生菌源。地膜覆盖前应除草,减少杂草作为白粉病中间寄主的作用。培育壮苗,及时移栽;合理密植,保证适宜的株行距;做好大棚内的通风工作,雨后注意及时排水,降低田间湿度;合理施肥,基肥以腐熟有机肥、磷钾肥为主,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,避免偏施氮肥,提高植株抗病能力;科学用水,注意雨后排水,降低田间湿度,减少病菌感染。出芽后、果实膨大期、收获期要特别注意水分管理,最好采用膜下滴灌代替漫灌。改革培养制度,实行一年制。

草莓

5。生态控制。

控制室温和湿度可以有效控制白粉病的发生。首先要采用双排起垄移栽和全膜覆盖技术,有利于提高地温,减少与棚内温差,减少结露,增强光照。其次,应建立膜下滴灌或浇水设施。塑料薄膜下没有浇水设施的,要科学用水,避免淹水,遵循“干而不湿”的原则。应加强通风,降低棚内相对湿度。棚内理想的相对湿度在开花坐果期间为60%左右,果实膨大期间为70%左右。

6。化学控制。

1)防治草莓白粉病,要把预防放在首位,全程控制。从苗期开始,草莓匍匐茎分株苗期应及时拔除弱苗和病苗,用药防治2-3次。定植后重点防治病害中心株及其周围植株,连续防治2~3次,间隔7-10天。

2) 25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、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、10%石膏水分散粒剂1000-1500倍、12.5%腈菌唑乳油1500-2000倍、50%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、500倍。阴雨天气,可以选择百菌熏蒸剂。

科学用药。喷施要均匀周到,叶面和背面喷施,注意防治药剂交替使用,防止产生抗药性。

4)安全用药。应选择安全、高效、低毒的化学品进行控制。温室里的草莓对化学物质非常敏感,尤其是关在棚里之后。所有的化学物质都应该以低浓度喷洒,并且不应该与其他化学物质和微肥混合,以避免植物毒性。花期一般不用药物,否则容易产生畸形果。从果实膨大到采收,应选用无污染的生物农药进行控制。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,一般在采收前7天停止使用农药,控制农药残留。

草莓在早期发现病害、查明原因、对症处理后,仍能继续开花结果。总之,如果按照草莓的生长要求进行栽培,平时做好基本的养护工作,草莓一般不会感染疾病。

广告位不存在!
收藏 打印